图片
图片
我发现长期阅读的人都有一个共性:很少焦虑。
网上很火的一句话:“永远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。”
不要为还未发生的事提前烦恼和焦虑,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,更不要为过去的事一遍遍后悔,你只需要认真享受当下。
“过一天算一天”,在过去我们认为是颓废的表现,如今倒是另一种豁达与乐观。
今天这个时代,我们获得了太多太好的物质生活,然而“幸福”这个词好像依然是一种奢侈品,焦虑内耗成了我们的主旋律。
和人打交道时,害怕说错话;失业了,担心弹尽粮绝后依然迷茫,考试时,又害怕上不了岸…
生活的种种,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推着我们往前走,摸不着时间,也来不及思考。
做了很多的事情,好像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,前途渺茫,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擅长什么,这个时候,说明我们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了。
而读书,是让我们焦虑变少,充实自己最好的途径。
莫言说:“我不停地看书,看文学历史,不停地走,看山川大地。尽管这些书,这些路,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,但是他们教会了我思考。”
读书会让我们看的更宽,见的更广。
阅读如同旅行,看过无数风景后我们始终会回来,回到生活,回到现实,但在看书之前,和经常看书之后,好像没什么变化,但现在的你已不再是曾经的你。
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挫折,你能够更加沉着、冷静地去想办法,而不是只能抱怨和发泄情绪。
遇到自己不开心的事情,也总能看到好的一面,正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”
阅读让我渐渐看到,我并不孤独。
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,最后发现,唯一契合的只有我们自己。
生活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过,真正找到一个知你冷暖、懂你悲欢的伙伴是很难的,而书籍永远都在,别人不懂你的伤悲,它会懂。
有书陪伴的每一天,就有一间属于自己的“房间”,真的很治愈!
读书能帮我们真正活在当下,找寻内心的平静。
《当下的力量》:“所有的焦虑,其实都是源自对过去的后悔,对未来的担忧,却不愿意乐活在当下。”
幸福就是一件件你认真参与的小事,静下心来看书,专注时间越长,越觉得充实;内心越富足,对待很多人和事更加包容,整个人也会变得松弛,不再跟自己较劲。
那些你总是想不明白的事情,也许早在书里有了答案。所有的痛苦其实是源自你不愿意接受他人原本面目,你总想试图去改变,结果屡试屡败。
所以,当下的我们有份工作,有家人的陪伴,有健康的身体,这些本身就是巨大的恩典。
稻盛和夫说:活着就要感谢。如果事与愿违,不责怪上天的安排。
你要做的是允许发生,臣服命运对你的所有不完.美的安排。指不定峰回路转,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奖励,你只管大胆往前走。
学会平静下来,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,静静打磨自己。
阅读,就是一种自我救赎。
只要我还一直读书,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,一直与自己的无知、狭隘、偏见、阴暗,见招拆招。
明白人只能要求自己,不再想要改变他人;懂得感恩和珍惜身边的小确幸,释怀和冷静对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;
不去评判和议论任何人和事,而是客观看待,只关注自己;情绪变得稳定,不再浮躁,就连去医院的次数都少了很多。
三毛说:“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,许多时候,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,不复记忆,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。在气质里,在谈吐上,在胸襟的无涯,当然也可能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。”
所以,朋友,永远不要去怀疑自己,去走想走的路,去读自己想读的书,你一定会在2025年收获一个崭新的自己。
当你勇敢选择独处,不再用力走向任何人。当你乐活当下,不再担心两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,你的人生所到之处都是旷野。
END
作者:看健读书,专注于个人成长,喜欢读书和分享,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